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聚會,小家,靈修

基督教的信仰的重點究竟是應該是指參加教會聚會,還是我們跟主每日的關係?不可否認的,今天大部分的基督徒將參加教會的聚會、等同於他們的信仰的全部。也就是說,他們將與主的關係全部繫於教會上。教會怎麼帶領,他們信仰的方向就怎麼走。當教會帶領的不好的時候,他們的信仰也就停滯不前。

是的,從使徒行傳的初代教會開始,基督徒就循例參加聚會,因為聚會可以讓我們彼此看見、互相幫補,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彌補我們的不足。很可惜的是,初代教會的每日在基督裡的共同生活、並沒有變成範例留傳下來。留下來的,就是聚會。說一千道一萬、說穿了,就是因為聚會只有每週一次、只佔用幾個小時,對生活的影響最小、最為方便。

如果我們只靠每週的聚會來鍛煉我們的信心,就好像是平日每餐都放任偏食、吃世界的食物;然後靠吃這顆叫'聚會'的維他命丸來補充屬靈的營養,其實那是遠遠不夠的。注意,我的意思並不是維他命丸不好;而是偏食不好。屬靈的生命是應該要每天餵養的,而不是每週餵養一次;而且餵養應該要注意營養的均衡。

再怎麼注重聚會的教會,也會發現到只靠每周一次的聚會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多數的教會都有小家聚會,供信徒的在週日之外還另外有一個聚會的機會。小家聚會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在週三週四的晚上,甚至也有在主日的聚會之後。我個人覺得小家聚會最好不要離主日太近,那樣可以提供一週當中另外一個屬靈的遮蓋點。

然而小家的聚會往往為了方便(又是方便),由教會提供統一的聚會材料、有統一的題目。這樣子做當然是無可厚非,然而有的教會所使用的題目也是配合主日講道的題目。美其名為強化印象,其實這又是一種屬靈的偏食。特別是如果主日講堂也只有一個講員的時候。全部的學習都放在一個題材之上。

我傾向在小家的時候留心觀察組員的需要,視組員的需要來選定題目。當然這個可能很難預先就知道他們的需要,但是小家的聚會應當保有這個靈活性。比較好的辦法是選定一部和講道主題無關的經書來連續的查經,但當發現組員需要的時候就改變查經的進度,多花時間在組員身上、查經的進度可以日後慢慢地再補上。

我見過最不好的小家聚會題目是完全配合主堂的需要,成為教會的政令宣導工具。比如說教會要擴建,教會就先在小家聚會的題目上灌輸教會要擴張的異象,然後接下來一套一套的要大家多奉獻來擴建。在主日做這件事已經很過份了;小家則應該是屬於組員的時間,但卻把它搞成這樣、真是不妥。

其實,在教會、小家、和個人靈修三者之間,最重要的應該是個人靈修;因為那是你被聖靈親自帶領的最好的機會。教會裡的會眾可能成百上千,小家裡也有十多個,很難說大家就討論一個你最需要的題目。但是自己的靈修,正可以彌補這個缺憾。就算是有固定題目、例如說一部經書的連續查經,但是在聖靈的親自的帶領之下,我發現那還都會是切合回你需要的體驗。

靈修應該是每天的習慣。可以是一部份時間的自由的敬拜讚美和禱告。然後可能另一個時間段的查經。因為是自己的時間,所以可以由自己自由的控制、完全沒有進度的壓力;最重要的是求得聖靈的親自帶領。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不論生活再忙,也要能夠拿得出這些時間來靈修。最好是將靈修真正的變成一個生活習慣。

其實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像我當初就是將靈修搭在我另外一個原有的習慣上面。例如我有運動的習慣,所以每天早上運動的時間就是成了我敬拜讚美的時間。運動完洗澡休息到吃早飯之間的時間,就成了我禱告的時間。一旦這些事成為一個習慣,有哪一天不做好像都覺得不舒服。

聚會、小家和靈修都是屬靈生命培養的重要方式。我鼓勵大家不要僅僅只有聚會,更要積極的參與小家;還要對自己幫助最大的,堅持住每日不斷的靈修禱告。在屬靈生命裡不要偏食,也不要一曝十寒的吃一個大餐然後餓一週。當我們付上代價勤於澆灌屬靈生命時,我們的靈命也必隨之茁壯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