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在這裡告訴我們、為什麼基督徒要追求靈命的成長?他在第3節說:你們若嚐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彼得前書2章:「1 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 、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2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至得救。3 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從第二章的一開始到現在,彼得在述說一個好像連鎖反應所發生的一連串的事物。我們為什要除去惡念與有害的言語,因為我們要成長以至於得救;而我們只要嚐過主恩的滋味的、我們就是一定會願意經歷這個需要成長的過程的。只是第二節用的是就要、第三節用的是若是。
有什麼分別?用如果、就是說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先嚐到主恩的滋味;但是只要是嚐過的、就無可避免的必定會甘心願意的、或是渇慕的追求靈命的長進,即使是要走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樂意、這就是為什麼在第三節中、彼得用了'必'如此。
你嚐過主恩的滋味嗎?我嚐過、還有我知道很多基督徒都嚐過;但是我也了解與知道、有些基督徒會感嘆自己好像很少經歷到主的恩典;但是我告訴你、沒有經歷過主恩並不會影響到一個人對於靈命成長的追求。很多人就是在追求靈命成長的過程中喜嚐主恩的、當然嚐到了之後就會有更多追求成長的動力了。
主的恩典奇妙嗎?甜美嗎?那真是又奇妙又甜美的。有的人是錮疾被醫治、有的人是作了的異夢或看到異象、有的人是有神的話語突然臨到,或者是經歷到神蹟式的保護與平安;不論是哪一種恩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那種恩典都是非常神奇的、不是人力所能達成的、或者用的是非人類的辦法,那都是非常奇妙的經歷。
這種經歷有了一次就想要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還想要第三次、之後還想要有更多次。雖然說我們信主並不是要追求看神蹟、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章中所說的:「22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 23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我們所真正要求的就是基督的生命在我們的裡面成長;但是神工作的方式就是有神蹟在其中、神也不會特別的避免用神蹟。就好像我們今天想要知道在遠方的親人好不好、你就會打電話、或者是發 email,或者是發 text,直接了當。你會不會特別想要模仿十九世紀的人、寫封信去問問看吧,還特別指定要海運、一個月後才能到?會這樣嗎?當然是不會的。
我們雖然不求看神蹟,但卻會常常的經歷神蹟、因為我們所信的神是真神、是大有能力的神。那既然如此、神為何不對所有的人都使用神蹟幫助、又隨時隨地的發生、讓每個人都經歷神、讓每個人都得到幫助?那是因為神要我們能夠像祂、有一天自己能夠有足夠成長的能力,怎麼說呢?
就像是要培養出沒用的孩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父母幫他完成所有的事,一個到高中畢業都不會作家事和洗碗的孩子肯定是很難學會獨立生活的啦。神如果替我們作了所有的事、那我們就永遠不會有能力。這就是為什麼當以色列人進了迦南地之後、嗎哪就停止了;為什麼僕人拿了五千兩之後、還要自己再去賺五千兩?
神給我們恩典的原因、就是要讓我們能夠開始成長,特別是當我們處在絕境之中、無法自拔的時候;神給我們赦罪、給我們恩典、是要讓我們脫離罪的捆綁、不再犯罪;而不是讓我們可以一直陷在罪中、靠赦罪來得救。這就是主給恩典的原則、為的是要讓我們能夠成長,同時也讓我們渇慕更多的經歷神自己;當我們在成長、經歷神的道路上、再次遇到難關不能再向前時、神可能又給我們再次的幫助,感謝讚美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