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多書三章「1 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做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2 不要毀謗,不要爭競,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 3 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4 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 5 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
保羅在提醒傳道人提多之時,還要他去提醒會眾,要去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和要求會眾去常常行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我們的想法當中,宗教應該是要鼓勵弟兄姐妹去行善,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佛教,比如說台灣的慈濟,他們的會員就會去常常行善;
然而基督教的行善(do good)和世俗所認知的行善並不完全相同,以弗所書二章10節中就特別解釋了基督教的行善:「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聖經裡所說的行善,就是要我們去行神叫我們行的事;
這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有人在路邊受傷昏倒了,例如主耶穌基督所舉的撒馬利亞人的例子;如果我們動了慈心,那就應該去救助,對嗎?可是在撒馬利亞人之前有一個祭司和一個利未人都經過了,他們都沒有停下腳步去救助他?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預備好自己能去捨己而去幫助人;
人要學會捨己是很困難的,平常連拿幾塊錢給乞丐都小氣的人,很難很難叫他們去花自己的時間、花自己的錢去幫助一個受傷昏迷的人;同樣的,平常連十一奉獻都做不到的人,也很難很難讓他去拿一筆錢出來,去成就神所要成就的事工;這些事在平常都需要練習,也就是需要預備;
主耶穌說:「無論何人,因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這小子裡的一个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10:42)大家要注意主的話是怎麼說的,不是說只要將水給人喝都會得賞賜,主的賞賜沒有這麼廉價;而是那杯水剛好是成就了、支持了神所要預備去行的事;所以是「因門徒的名」,所以是「這小子裡的一個」
我們在哥林多後書十一章之中讀到了保羅曾遭過許多次患難,當保羅在患難之中曾經幫助過他的人,縱使只是一點小小的心意,豈不是要比在某些慈善活動或是宗教活動中,奉獻大筆的金錢,卻讓主事人拿去揮霍、豪華享受,更要能得主的賞賜?
你們說供應給保羅一碗湯、一塊麵包,和捐款給高雄氣爆案一百萬,那一樣所得的賞賜是更大的?所以說神要我們行的善事,那也是有大有小,有些「善事」那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無奈許多人在遇到這種能得大賞賜的善事時,因為心沒有預備好;平常沒有助人或是奉獻的習慣,就與這些「善事」擦肩而過;
希伯來書13:2「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這樣的人平常一定就是習慣招待客旅的,他就是一個預備好的人;有沒有些受招待的人是來佔便宜的?我想也是會有的,但是我們也是往往藉著受騙,也預備好了我們自己;
行善是沒有可能不受騙的,我們的主自己也週濟窮人,那你說他有沒有被騙過?我們應該說他沒有被騙過,但他有時應該是明知對方是來討便宜,還是應允了對方的要求;例如他招了猷大來當門徒,明明知道他會偷錢,卻將錢囊反而交給他來管;這就是告訴我們不可能追求完全無誤的行善;
保羅也是要提多如此提醒會眾,要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那些神心意中的善事,我們一定不要錯過,否則我們到以後見主面的時候,看到別人可以得到大的獎賞而自己卻沒有,甚至有些大獎賞原來是擦肩而過的,那到時候一定會是後悔莫及的;願上帝賜福給你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