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十二章「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 ;不要自以為聰明。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佛教的信仰要人斷貪、嗔、癡,要人斷七情六慾,要人斷父子,男女,朋友之緣;唯有拋下這一切的纏繞,方可超脫俗世的纏繞;所以我們看到有些人為了逃避這個世界,就選擇「遁入空門」;我們光是看「遁入」這個詞,裡面鷲有逃避和隱藏的意思;
基督教卻不是如此,我們不教人離開父母,夫妻,子女;在約翰福音17章中,主耶穌對天父的禱告說「14 我已將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15 我不求你叫他们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
佛教要人放下情慾,情感,只剩下一絲悲憫,但是人如果將情感都拿掉,那人還是人嗎?在古時候大家形容一個人不懂感情、稱之為一個木頭人;到了我們現在,我們改說那人真是一個機器人;可能到了我們的下一代,說人沒有感情又要回到木頭和石頭;因為工程師們發現連機器人沒有感情都不行,正在給機器人加入感情的元素,到時我們再也不能形容不懂感情的人是機器人了;
從一開始,神所創造的萬有是有感情的,不僅是動物有,現在我們知道連植物都有一些基本的感情;人身為萬物之靈,是按照神的形象樣式所被造的,更是感情豐富;我們在聖經中也看到神是有感情的,看到所造之物,神感到甚好;看到人的犯罪敗壞,他有烈怒;對於掃羅王,他還有並不後悔的後悔感;
如果神想要,他可以將人類造成完全順服又沒有感情、感覺,好像今日的機械人那樣,但那樣就不像神了,人也沒有兒女的價值了;所以人有感情是正常的,例如人對其他的人有同理心,同情心,能夠由感覺以及懼怕來分辨好壞,因此人的感情是有價值的,不必除去;
雖然如此,人在犯罪之後又生出很多種的邪情私慾,例如人學會了妒忌,看見了別人成功了會忌妒;因此有很多人看見他人成功了,收穫豐富了,賺錢了,就心生嫉妒;別人喜樂的時候他就不能與人同喜樂;表面上看到了也會皮笑肉不笑的應付一下,但是有的不是喜樂而是充滿酸味的妒忌;
保羅說基督徒不可如此,看到他人有值得慶祝的好事在喜樂;雖然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緣故而在喜樂,也沒有想到要將他們的成功,或他們所賺到的財物分給我們,但我們也好感同身受,為他們得到好處,為他們可以過得更好也感到喜樂;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犯罪以後的人性當中也不是不容易尋見的,但我們常常還可以在純真的嬰孩身上看見這樣的感同身受的感染;如果有幾個嬰孩同在一室當中,當其中一個嬰孩笑了起來,整屋子的嬰孩都會笑起來,那笑聲是多麼的純真悅耳,在大人的身上是很難找到的;
同樣的,當一屋的嬰孩中、有一個嬰孩因故哭了起來(比如說肚子餓了),那麼這個哭聲也是會感染的,連周遭肚子並不餓的孩子、也會陪同那餓肚子的孩子一同哭起來;這就是這一句「與哀哭的人同哭」
如果我們對人能夠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利害和算計,那我們就能夠回到真摯的感情,與人同笑也與人同哭,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給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