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十二章「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申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申冤在我,我必報應。」 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大家可知道「以德報怨」是誰最先提倡的呢?不是基督教,也不是孔子,而是老子;孔子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直?」意思是說我們若是以德報怨,那麼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那些沒有以怨恨來待我們的人呢?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那我們豈是應該要待人無等差嗎?孔子教我們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已經很好了,也就是告訴我們要以正直和公平對人,不要因為對方是我們的仇敵就挟怨報復;老子在這件事上所提出來的教導,是告訴我們「德」乃是自己的修養,和對方的身份是好人是壞人無關,也和過去對方怎麼對待過我們無關,這樣的講法很對,但是缺少了一個對於整體社會教化的考量,因此被孔子抓住了這一點而加以質問:以德報怨,何以報直?
當然、我們很難從這樣四個字的簡短教導中,聽現出孔子和老子的全部想法和考量;但是我們可以從保羅和主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教導當中,清楚的看見基督徒應該如何的對待那些在過去對於對我們不好的人;因為有完整的教導,我們也不要用簡單的四個字來總結基督的教導
許多人對基督教有一個誤解,以為基督教是要人以德報怨,其實並非完全如此;保羅在這裡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若是我們的仇敵有難,那我們不要失了戀憫之心,不能因為對方是我們的仇敵,我們就忍心看他忍渴挨餓,還心裡油然而生一絲快感,好似他終得報應;
保羅說他若是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為什麼呢?因為他也是個人,在他的生命有缺乏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讓他自生自滅,而是要給他幫助;這是很好的教導,但卻不僅僅是如此;我們如此做不是因為在盡我們自己的修養和責任,乃是有所期許的;
在21節處保羅寫著「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被動上來說,基督徒要做這樣的事是不要讓自己為惡所剩過,冷眼笑看仇敵死;如果我們那樣做我們就是為惡所勝過了,因為過去對方對不起我們,我們就放棄了神要我們愛我們的鄰舍的誡命;這樣是我們自己的失敗;
我們不但不要自己失敗,還要以善勝過惡,這就是主動的出擊;所以當保羅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我們可以想見,這並不是一個盡該盡的責任的行為而已;而是在給他吃給他喝的同時,主動的與他和好,讓他知道你以往所恨惡的我,其實也是愛你的;唯有這樣的做法,才能算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不是嗎?
在14節處,保羅就寫下「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要行到這一點,要比在仇敵落難時給他們幫助還要更難,那裡所講的是基督徒本身的修為,能夠這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我相信就算是孔子和老子也不一定做的到;雖然很難,但在主動出擊上的功效還沒這這裡的功效大;
如果有一天,我們站在一個位置上,能夠給有需要的仇敵供給吃和喝,那我們一定不要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是說我們可以向他們幸災樂禍,這是我們能夠感化他們的最佳機會;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機會臨到,那麼我們要感謝讚美神的做為,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給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