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十三章「8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唯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9 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10 愛是不加害於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虧欠感是一種感覺,人被人虧欠的時候往往感覺比較強列,但是虧欠別人的時候卻往往一無所知;我曾經和一位長者談過話,他始終覺得另外一位他的朋友虧欠他,抱著這種感覺二十多年,後來他們倆的後輩相戀結婚(很戲劇性的);這兩位多年不太往來的老朋友卻成了親家;
到了這個時候,感覺被虧欠的那一位才打開多年的結,向他的老朋友,現在也是親家的那一位,談到過往的往事,埋怨過往的虧欠;這個時候對方才知道原來一方是覺得被虧欠,而另一方卻是毫無感覺;因為他還以為對方另有安排,卻不知這就是為何老有當年逐漸疏遠自己的原因;
因此保羅的這一句經文「凡事都不可虧欠人,唯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是有很深的智慧;保羅的虧欠所用的字是欠債,他實在是告訴基督徒不要欠別人的債,並且是在凡事上都不要欠債,因為欠人的債可能會造成對方的虧損,自己飽足了卻讓對方缺乏;就像前面所講的那兩位,欠人的自己豐衣足食了,毫無感覺,但是被虧欠的卻一直覺得有損失;
這和今天的正常金融債務不同,有人就用這句經文解釋基督徒不可以過欠債的生活,包括房貸、車貸、信用卡等的這些都是借貸;那這是不是聖經的原意呢?當然不是,今天的銀行貸款並非向個人借貸,如果我們借了可能會導至對方的缺乏;相反的,銀行所提供的借貸就是希望人來借的,只要你按時還利息與本金,那就是好客戶,可以讓銀行賺到利潤;
這比較像千百年前的大地主,他們要招來佃戶來向他們承租土地耕種,這才能向他們上繳糧食;若是沒有人向他們承租土地,那他們的土地在那一年就要荒蕪了,這不是地主所樂見的;而我們翻遍聖經,也沒有看見聖經禁止人去當佃戶,所以我們不該禁止基督徒使用商業貸款,當然這要在能夠定期還得出來的情況下;
保羅要我們不可虧欠人還有另一重的含意,根據上下文就可以知道,這是不希望我們有一個虧欠感壓在自己的肩上或是心頭上,(唯獨在彼此相愛的上面要常覺得虧欠);同時被虧欠的那一方若是向神控訴,這也是於我們是有損的;雅各書第五章是這樣寫富人:「4 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
又說「9 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這就是為何保羅與雅各都要我們不可虧欠人的原因;保羅要我們不可虧欠人,這是要我們不要受損;但是他卻要我們在一件事上,常存虧欠感,那就是在彼此相愛的事上面,要常以為虧欠;
世上的智慧告訴我們在幾件事上,不要覺得滿足;這裡面有智慧,有品德,俗話告訴我們學無止盡,這是告訴我們在這方面不要自滿;但世上的智慧卻不要人總是去追逐世上的財富和權勢、反而要我們知足;因為那些追求是永無止盡的,且是引人入挟制的;而保羅在這裡卻連智慧和品德都不提,因為他知道人能夠追求的智慧和品德,都遠不如從神而來的智慧和聖潔的生命;
保羅唯有要我們常常在彼此相愛的事上覺得虧欠,因為那是來自主的命令;主乃要我們像他,他在被賣的那一晚所說的是:「12 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13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
主後來真的為我們捨了性命,這是他對我們的愛;保羅知道、無論我們怎麼學習彼此相愛,我們永遠也作不到像我們的主那樣完全,因此他可以告訴我們:要常以為虧欠,免得我們自滿了就停止追求,那就等同是我們鬆懈了了主給我們的命令,成了我們對主的虧欠;
除此以外我們能夠操練彼此相愛,還有更多的原因,不過我們今天由於篇幅的限制,也就到這裡了,我們要下一篇再來討論,願上帝常警醒與看守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