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十六章「3 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他們在基督耶穌裡與我同工, 4 也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 5 又問在他們家中的教會安。問我所親愛的以拜尼土安,他在亞細亞是歸基督初結的果子。 6 又問馬利亞安,她為你們多受勞苦。 7 又問我親屬與我一同坐監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安,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也是比我先在基督裡。8 又問我在主裡面所親愛的暗伯利安。 9 又問在基督裡與我們同工的耳巴奴並我所親愛的士大古安。 10 又問在基督裡經過試驗的亞比利安。問亞利多布家裡的人安。 11 又問我親屬希羅天安。問拿其數家在主裡的人安。 12 又問為主勞苦的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安。問可親愛為主多受勞苦的彼息氏安。 13 又問在主蒙揀選的魯孚和他母親安,他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 14 又問亞遜其土、弗勒干、黑米、八羅巴、黑馬,並與他們在一處的弟兄們安。 15 又問非羅羅古和猶利亞,尼利亞和他姐妹,同阿林巴,並與他們在一處的眾聖徒安。」
在羅馬書十六章當中,保羅一共向28個人問安,還有在第二章的非比姐妹,她等於是保羅的信使,將這卷羅馬書帶到羅馬去;所以這裡一共有29個人名,經文看起來更是一大串;這其中除了兩個人名是男女通用的之外,其餘的我們可以知道共有17個男人和10個女人;
即使在兩千年前的羅馬,在當年的女子連投票權都沒有,也不能出任各階層各種的公職,是在社會上普遍不受重視;但是在基督裡,在教會裡卻不是如此,只要願意服事,就也能被神所用,因此姐妹們就如此受到重視;我們服事主不要因為某種原因就雖便妄自菲薄;
此外是不是這28個人都住在羅馬呢?我們也不清楚,就好像百基拉和亞居拉已經離開了羅馬,定居在亞該亞(哥林多一帶)他們在家中的教會也是如此,並不在羅馬城內;由此類推,保羅所認識的羅馬人都是在羅馬以外所認識的,(因為之前保羅並沒有去過羅馬),但是保羅仍舊是將他們的名字放在這個問安的名單當中;
如果當時的平民主要是依靠步行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並且在當時的教會是以家庭教會為主的話,那麼對於多數的教會而言,可能他們連這個名單上一兩個人名都不認識;就好像我們聽到一位弟兄是從香港過來的,我們就興奮的問他:某某某也是從香港過來的,那你認識他嗎?相信他只有苦笑;
我們今天雖然說是有臉書和其它的社交軟件,但是兩個各自在不同時間從香港過來的弟兄、要互相認識的機會還是微乎其微的;不要說是像羅馬或者是香港這種百萬人級的大都市了,有的時候我們問兩位同從數千人或者是數萬人的大教會出來的弟兄,他們要互相認識的機會也是很小;
縱然我們對這裡面的大多數名字都不認得,但是我們看到保羅記得那麼多從羅馬來的弟兄姐妹, 記得他們的名字(今天我們除非是打開我們手機的連絡人簿、我們根本就叫不出這麼多的名字),在當時既沒有手機或者是電腦的時帶,保羅卻記得那麼多的人,光是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保羅對弟兄姐妹的的關心,以及他對羅馬這個地方的負擔了;
我想因為是主耶穌基督叫他做外邦人的使徒,所以在保羅的心中,不論是羅馬的教會、亞細亞和亞該亞的教會,不論當地教會的負責人是誰,都是常常掛念在保羅的心中,認為是一個合一的教會,而不是分別的教會;我不知道除此以外,還可以有什麼其他的解釋;
保羅下一位問安的對象是以拜尼士,保羅稱他為親愛的,他是保羅在(亞細亞)所結的第一個果子,也就是第一個被保羅帶領歸主的外邦人;但是其實原文中的 Achaia 在哥林多後書1:1節或者是9:2節都是翻譯成亞該亞,所以這裡也應該是亞該亞,很可能就是哥林多城;
至於為何這位在哥林多信主的外邦人又會成為在羅馬的弟兄,成為保羅在羅馬書中問安的對象呢?是否這位以拜尼士以及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婦在這幾年中也都前往羅馬定居了呢?我們不知道,或許他們常常受到了保羅的感召,就此願意前往羅馬以及西班牙宣教,也未可知;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與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