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25篇:13 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裡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14 空誇贈送禮物的,好像無雨的風雲。 15 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如果是你差遣使者出去,那你會在乎什麼呢?既然是出去,還是必需派遣使者出去,那就表示我們無法掌握那實際會面和處理的情況。在古代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遣一個使者出去,可能十天半個月都無法掌握他的言語和行為,也無法知道那裡所發生的情況。
你遣一個使者出去、他會和對方達成什麼樣的協議、你都一直在狀況外,直到他回來了將所達成的協議告與你知,這個時候雖然還有追認或是推翻的可能,但是到了這個階段,就算是改動最小的細節,都可能會大大的激怒對方、徹底破局。
所以我們遣使出去,那你就只能寄望於他能夠真實的代表你的意願、真實的按你的態度、你的思想來和對方協商來取得合作的約定,這就是古時候帝王在遣使出去處理事務時,在旨意上有時會加上一句「如朕親臨」那樣,來表示你是真的願意託付於這個使者。
所以我們會選擇什麼樣的使者呢、選擇使者應當看重什麼條件呢?是要看他的經驗,能力還是什麼特質?我想使者首先應當看重的、就是如這裡經文所說的忠信,這個條件要比他的能力、知識和關係網更為重要,你說對嗎?
比如說有兩個人,一個人非常厲害、又聰明又又能力,還有很好的關係網,總而言之就是說比你還要更厲害;但是你對他並不太放心、擔心他可能會出賣你,那你會選這樣的人作為你的全權代表嗎?還是你會選擇另外一個資質沒那麼好,也就是和你差不多,但是你卻能絕對信賴的人作你的全權代表呢?
有智慧的人應該會選擇那個忠信的人,那個會去選擇不忠 卻能力更強的人就需要靠上帝保佑了,搞不好你選擇的這個使者會把你都給賣掉了,或者他會取你而代之也不一定,那麼他的能力越強,後面就要越要擔心了。
再補充一點,箴言這裡的「忠信」這個詞,和神說「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這句話裡面的忠,和此處的忠信是同一個意思和同一個字詞的。你看,連神在差遣僕人的時候,他的選擇都是要僕人必需忠心;連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神都是如此選擇祂的僕人啊。
另外你收到過禮物或是送過禮物嗎?禮物是人際關係之間的潤滑劑,古人不像我們在各個節日都必需要給親人送禮物,例如是在情人節送禮物給情人或是妻子丈夫,那好像都變成一種必須做的義務了。古人送禮物多半在(久未)相見之時餽贈一點禮物,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
留下好的印象是爲了往後的交往或是交易來搏個好的開始、使後面的事情可以進行的更加順利。但是若是曾經送過好的禮物,只是在之後的生意往來卻乏善可陳的話,那麼每次要講什麼話題時還是得把當初所送的禮物拿出來誇獎一番的話,那這個根本就是虛空了,好像有雲卻不會下雨,那又有什麼用?
你想要勸諫人嗎?應該如何勸諫呢?如果你要勸諫的對象是掌握生殺大權的君王的話,那你又該如何勸呢?是一上來就直來直往的冒顏直諫嗎?你是想學魏徵的榜樣,可是對方不一定是唐太宗那樣的聽得進勸啊,但是他手中的權柄可是真的啊。
所以箴言在這裡告訴我們要勸諫君王的話必須要有耐心,將身段放軟一點、話說的軟和一點,意思就是說:這些勸諫的話要能夠容易聽得進去。不要一下子就跳到被勸對象的反面立場,一次只糾正一點點概念,下次再糾正另外一些;只要有耐心,終究是可以讓對方改變的。
這正是以柔可以克剛,一滴水落下來是砸不壞石頭的,但是就算是堅硬的石頭也扛不住經年累月的水滴衝擊,連石頭都可以打穿一個洞,那麼勸諫人不也正是如此嗎?只要我們有耐心,就一定可以改變對方的想法的。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忠信的使者(箴言25:1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