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一章:5 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 6 他們四圍的人就拿銀器、金子、財物、牲畜、珍寶幫助他們,另外還有甘心獻的禮物。 7 居魯士王也將耶和華殿的器皿拿出來,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掠來,放在自己神之廟中的。 8 波斯王居魯士派庫官米提利達將這器皿拿出來,按數交給猶大的首領設巴薩。 9 器皿的數目記在下面:金盤三十個,銀盤一千個,刀二十九把, 10 金碗三十個,銀碗之次的四百一十個,別樣的器皿一千件, 11 金銀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擄的人從巴比倫上耶路撒冷的時候,設巴薩將這一切都帶上來。
以色列人接到的居魯士王的上諭,他們肯定是興奮的,我們也看出來猶太人果然是有著民族團聚力的種族,即使是被擄到了外邦,他們仍然是有著緊密的連結;一接到這樣子的等同是放行令的上諭,就迅速的動員起來,準備返鄉。
要知道這並非是必然的,要知道他們是已經來到巴比倫有七十年之久的人民。在故鄉,他們已經沒有了還在連絡的親人,在雖然被稱爲客居地的異鄉,他們已經是生了根,所有的孩童以至於是中老年人都是在此地出生的,只有極老的老者,才對所謂的故鄉,有一些孩童時的記憶。
那麼,又有誰想要回到所謂的「故鄉」呢?要知道,在當時的耶路撒冷是荒蕪的,不論是在以西結書和耶利米書當中都有說到,耶路撒冷將成爲荒場、無人居住。後來我們又知道,那時的耶路撒冷是連城牆都沒有,居住在其中是沒有安全保障的。
現在猶太人得到上諭,可以回到耶路撒冷、可以修建聖殿,接到這個上諭,我相信猶太人一定是聚集討論,到底有多少人願意回歸、到那個現狀是荒場,沒有生產、沒有房屋、沒有城牆的地方?我相信熱情可能並不高。
回想起台灣剛剛開放老兵可以回鄉探親的時候,那時中國大陸的建設落後,政治情況不明顯,真正願意回鄉的老兵真的不太多,多數人是有顧慮在那裡觀望的,他們要等第一批去的人返台之後講述了他們的經歷之後才要考慮要不要回去。
對於猶太人來說,此次的返鄉之旅則是有更大的顧慮,僅僅是旅程可能就要走上兩、三個月(1550公里),到了目的地,還得自己搭建房屋,自己組團防禦,同時開始種植農作物,要再過了兩三個月,才能在那片土地上持續的生存發展。
所以我們看到猶太人的集體決定,他們讓猶大一族(以往的王族)以及便雅憫族,以及其間的利未人(這些是事奉神的)集體打包回去發展。猶大族的首領在這裡記載了、他名叫設巴撒是這個團體的負責人。
按照族裔來區分,集體的行動、這樣就不會切斷親屬之間的連系,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一族之內所有的老弱婦孺,甚至是包括孕婦都要參與遷移。而除了利未族之外的十一族,還有九個族的族人就可以按兵不動。
他們也不是毫無貢獻的,他們貢獻出銀器、金子、財物、牲畜、還有珠寶,可以支持那兩個返鄉的族裔半年不事生產,在路上行走、且能在異地安身立命、蓋造房屋、修築基本的聖殿以供敬拜。如此的以色列人,在離鄉七十年之後還能如此的有熱情返鄉,不可謂不積極了。
爲什麼以色列人是如此的熱心,我想這都要歸功於他們對於信仰以及教育的重視。以色列人的家庭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所教的不僅僅是讀書識字、生活賺錢的技能而已,他們很注重教導子女們他們的歷史,而他們的歷史是與神是不可分割的。
他們還帶上了當年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的神殿當中擄掠而來的各種寶物和器皿。這裡還說光是金銀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數字和加起來的總數不合,是否有尚未列舉的?),還有其它價值不斐的寶物。他們是帶著敬虔之心,帶上這些神殿的器皿,準備踏上這個他們從未見過的故鄉之旅。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遠征返鄉(拉1: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