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一章:1 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 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 2 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3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講了以斯拉記,就不能不講尼希米記,否則就不算是完整的;這兩本書在一前一後差不多是在同一時代中被兩位對神的事熱心之人所寫了下來,所為的也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耶路撒冷城的興建。
我們剛剛所讀過的尼西米記載了從居魯王(古列王)昭示被擄而居住在巴比倫的猶太人,允許他們回歸,可以去興建耶和華的殿;但是在後來又被周圍的外邦人向亞達薛西王舉報,說猶太人建城乃是有反心,於是耶路撒冷又被禁止建造。
以斯拉就是在這個時後又向亞達薛西王請旨,讓他可以帶領一批熱心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再度振興以色列人的律法和屬靈,而他也真的如此做了,這就是猶太人的第二批回歸。只是即使是如此、這樣還是無法真正的解決耶路撒冷的問題,於是就有了尼西米的興起。
以斯拉還是個文士祭司,他會對律法和祭祀熱心是正常的,那麼尼西米是誰,他是做什麼的?我們從文中知道。他是王的酒政,就是管理王的各類飲酒事宜。像我們一辦人的家裡,可能最多就藏了幾瓶好酒,但是王不同。他可能有幾個倉庫的藏酒。
所以像是分門別類的管理藏酒,有的酒儲藏不當也有可能會放壞掉的;還有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品味,酒政要根據王的心情來挑選適合王的飲酒,並紀錄王飲酒之後心情的變化;如果遇到宴席,酒政的工作分量更是要加重,這妥妥的是一個全職的工作。
我們今日可能不再有酒政,但是也有私人會所的酒吧主管;總之,尼希米就是一個有著一個非宗教類工作的普通人,只是他的工作剛好是靠近王權的,可以從王那裡可以得到資源和幫助,於是神就使用了尼希米。
尼希米是哈迦利亞的兒子,他並非是出生在什麼祭司家庭,也不是利未人,他很可能就是猶大支派的一個小人物。那既然是猶大支派的,為何在第一次回歸的時候並沒有隨著隊伍回到耶路撒冷?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因爲各種的原因選擇留下來的,他的父親就選擇了留下來,有可能跟他們家並不是在巴比倫城定居有關係。
當時、已經有了兩批人從巴比倫回到了耶路撒冷,聖殿是如何的被建造、如何的被迫停工,這些消息就會從前線耶路撒冷,傳回巴比倫,傳回波斯王城所在的書珊城,尼西米在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就有一些特別的感動。
每一個人所關心的話題會有所不同的,有的人關心農作物的收成,今年雨水多不多,溫度怎麼樣;有的人關心政治,誰誰誰要升上去佔據重要位置了,誰誰誰在招募幕僚了,有機會了;還有人關心金融,今年貸款利息可能會降多少、等等。
在一個並不關心的人的耳中,聽到了一則新聞可能根本就激不起什麼共鳴;你會關心鎳礦的供給行情如何嗎?可能是毫不關心;但是關心新能源的人就可能會關心了,因爲鎳是新能源電池的重要原料。
在書珊城的猶太人聽到了耶路撒冷建城牆並不太順利,可能有的猶太人會心裡想:還好當初沒有選擇回去,選擇了留下來真是正確的決定。尼希米雖然留在書珊城,又在王的身邊有一個很好的工作,但是他聽到從耶路撒冷傳來的壞消息卻是十分的難過,甚至到了揪心的地步了,這就成爲他的負擔了。
你會因爲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爭而揪心嗎?可能多數的台灣人也就拿來當作一條新聞看看就算了,但是也有人會感到十分的揪心,每天的關注雙方的進展,看看有沒有可能,某一天,我們這些非回教徒也可能會獲准進入聖城的金頂清真寺呢?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尼西米的背景(尼1: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